摘 要:文化产业现已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振兴文化产业,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相对优势与问题,就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进行探索和分析,提出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竞争力;发展战略。
2009年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家支柱型产业,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巨大的经济潜力,为众多国家所认同,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崛起的势头更加强劲,在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态势日益显现,在目前的竞争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我国文化产业起步不久,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弱势地位,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优势尚未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国内文化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当前刻不容缓的课题之一。本文试图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对优势与存在问题,就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提出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对优势和存在问题。
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使我国文化产业面临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与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高的国家地区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既存在相对优势,又存在差距,认识这些相对优势与劣势,适时、适势的发挥优势,弥补差距,对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文化产业在供给方面的相对优势与存在问题。
1.资源要素分析。
中国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遗存极为丰富。首先,历史文化资源和多民族形态构成一座文化宝藏。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项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得我国发展文化资源密集型文化产业有比较优势,也为我国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我国文化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但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却远远跟不上,对这些资源很多没有进行有效的发掘和规划,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存在着资源闲置、浪费甚至被破坏的问题;其次,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是我国劳动力资源要素所具有的相对优势,文化产业链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价值链中的劳动投入比例较大的环节更可以获得此比较优势。如图书出版业中的发行和批发零售业,音像业中的复制和发行流通价值链环节等。
2.技术水平分析。
文化产业大多是属于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里的所谓技术型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传统文化技术;二是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我国拥有相对较高的传统文化技艺,原创性成果很多,如中国功夫、中国字画、民族歌舞等。但对于现代技术开发和应用而言,我国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如何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掌握更多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是迫切要解决的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
3.文化产品分析。
凭借中国丰富而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背景生产出的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因其具有的稀缺性和个性化,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很强。但目前所开发的只是一些零散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形成有效的开发,没有为这种民族特色策划和树立鲜明的包装和定位,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推广,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市场效应,要真正做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还须时日。
(二)我国文化产业在需求方面的相对优势与存在问题。
1.需求规模分析。
我国人口基数大,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总量相对很大,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地区差异和贫富差距显著,文化消费水平仍有限;同时,我国文化产业在塑造和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方面明显地落后于国外竞争对手,使得国内文化市场高端消费群体大量流失,成为国外文化产品的追随者。另外在国际市场上,尽管对我国文化产品存在着很大的市场需求潜力,但怎样将这种潜在的需求规模转化为现实需求规模,目前在战略的运用和推广上还不尽人意。
2.需求偏好分析。
一是利用相似的需求偏好;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影响也甚为深远,从而使我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这些国家地区更易被接纳和理解,可以体现出推广的相对优势。但目前从竞争态势上,与日本和韩国相比,我国的这一相对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利用不同的需求偏好;中华文化与是西方文化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稀缺性,神秘而富有魅力的中华文化资源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激发出他们对中国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使其产生对中国文化产品的需求偏好;但针对我国特有的文化产品特色,如何有效开展推广和经营,在理念和操作层面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笔者从五个层面提出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思路和建议,在操作中这些层面的策略必须综合运用,互为补充,共同完善。
1.政府层面。政府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1)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对开展国际经营的文化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2)增加对企业自主创意研发的扶持和投入,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优先选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水平高的文化设备及产品。(3)健全法律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体系,同时注重与国际法律体系的接轨。
2.市场经营层面。(1)市场主体实施规模经营,整合方式可以采用集团化和纵向一体化,以取得综合效益来实现产业的扩张;(2)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认同感营造。分析国际受众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运用“体验”、“享受”、“吸引注意力”等策略,引导及培育受众对我国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认同感。(3)产业文化化。将文化产业化与产业文化化妥善接轨,把文化艺术的内涵注入其它产业的商品或服务中,一来可提高该产业商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二来也透过此产品或服务传递我国文化信息,从而间接提升我国文化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人才培育层面。大力开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渠道。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文化部门还可以通过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开展集中短期培训、进修、举办文化产业论坛等方式,提高现有文化营销策划、生产和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培养目标应是既有宽广的人文视野,又有精深的产业理念的复合型的策划、管理人才。
4.技术层面。文化企业要着力采用高新技术成果,增加文化产品科技附加值,要以提高文化产品的核心技术为重点,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能形成产业规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通过信息产品深加工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开发文化产业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确保文化产业能够在新的技术平台上保持更强的竞争力。
5.资金层面。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解决文化产业资金短缺局面。当前,可以通过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融资、设立发展基金等手段,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元投融资格局。在投资主体方面,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国有企业、个人和境外资金举办文化产业,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形成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总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综合配套的实施战略,才能有效的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大卫?赫斯蒙德夫,张菲娜译。文化产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乔纳森?弗里德曼,周宪,许均译。文化认同与全球化过程。商务出版社,2003.
[3]胡青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析经济师,2009,11.
随机阅读
- [文化战略] 我国人才战略与教育文化启
- [文化战略] 霸气不可无霸权不可有
- [文化战略] 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
- [文化战略] 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
- [文化战略] 从上海话语看上海发展战略
- [文化战略] 构筑扩张性企业文化战略的
- [文化战略]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 [文化战略] 关于企业文化在战略管理中
- [文化战略] 浅议以先进文化的价值观统
- [文化战略] 建设以人为本的地勘文化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文化战略] “中华认同”与和平统一
- [文化战略]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发展作
- [文化战略] 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 [文化战略] 霸气不可无霸权不可有
- [文化战略] 中国民族文化产业发民战略
- [文化战略] 浅谈文化市场管理的功能与
- [文化战略] 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
- [文化战略] 知识经济时代构建人为为人
- [文化战略] 浅议以先进文化的价值观统
- [文化战略] 论文化全球化
- [文化战略]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 [文化战略] 中国当代精神文化体系走向
- [文化战略] 建设以人为本的地勘文化
- [文化战略] 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
- [文化战略]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
- [文化战略]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策略